张涤华

张涤华(1909~1992年12月),著名语言学家。笔名攸沐、徽凤、张多,安徽省凤台县人。张老学识渊博,著述宏富。他的成果涉及目录学、词典学、现代汉语、古代汉语等众多领域。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、文字学及字书的研究等方面。

人物生平

  193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。毕业后正值抗日战争,曾先后辗转于湖北、湘西、重庆、万县等地任中学语文教师。1948年后回安徽,并先后任教于国立安徽大学、安徽师范学院、合肥师范学院、安徽师范大学等校。张老长期坚持在本科教育第一线,在校授课期间曾讲授“国文”、“目录学”、“目录与校勘”、“中国语文学”、“现代汉语”等课程。

  历任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兼语言研究所所长、《学语文》杂志主编、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、安徽省语言学会会长、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省人大常委、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、安徽省古籍整理委员会顾问、《汉语大词典》副主编、《全唐诗大辞典》主编等。

  1991年7月,张涤华先生被国务院授予“有突出贡献的专家”称号,享受国家特殊津贴。

  1992年12月,张涤华因病在芜湖不幸逝世。

  张涤华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方面

  《现代汉语》(上册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58年,该书以语法为主,对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论述详细;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题,引述众家之言并能发自己的新见)

  《现代汉语》(主编,安徽人民出版社,1974年,1979年修订本,该书理论联系实际,具有很大实用价值,被多所院校用为教材)

  张涤华文字学及字书研究方面

  《驳胡适关于标点符号起源的谬说》(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》1959年第2期)

  《从字数上看汉字的演变》(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》1960年第1期)

  《论〈康熙字典〉》(《江淮学刊》1962年第1、2期)

  《论秦始皇的书同文》(合作,《光明日报》1984年8月25日)

  《毛主席对文学语言的经典指示及其重大意义》(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》1961年第1期)

  《毛主席诗词的语言分析》(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》1962年第2期)

  《互文和变文》(《语文学习》丛刊1979年第8期)

  《读新版〈辞海〉偶识》(《辞书研究》1981年选载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1981年第2期)等。

  其中,《论〈康熙字典〉》一文,对《康熙字典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全面的分析,让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。该文为后世的字典和词典编纂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,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《驳胡适关于标点符号起源的谬说》一文则凭借有力的论据和独到的见解,说明了标点的名称起源于宋代,有的甚至可远溯至周、汉,纠正了胡适的错误观点,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,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。

张涤华的诗文

近现代:张涤华

避地祛尘事,移家住坝塘。候门蛮女喜,补屋老农忙。

庐小偏宜静,交疏恰称狂。好风如有意,时送野花香。

近现代:张涤华

通儒鸿笔两兼之,教泽清言俱可思。霁月照人犹入梦,春风坐我竟无时。

卅年珍秘馀空椟,几岁甄陶感导师。今日侯芭头亦白,江皋吟望只深悲。

近现代:张涤华

化工造物妙如神,岂只坤舆独有人。奇境万千谁遍历,别开生面各鲜新。

近现代:张涤华

骖鸾骑凤赌身轻,广宇茫茫自在行。记得飞琼邀约处,天池濯足看云生。

近现代:张涤华

闲拈银甲坐弹筝,青鸟双双珠树鸣。虹彩成环天际见,遥知下界雨初晴。

近现代:张涤华

花枝亲系小犀牌,阆苑分盆玉屑埋。一种异香招凤子,隔帘飞扑上春阶。

近现代:张涤华

云移风定午晴初,春色撩人下玉除。纤手采将红豆子,花阴引得凤凰雏。

近现代:张涤华

花事溪边好,春来胜画图。闹红云锦烂,堕白雪衣铺。

村酿家家熟,山鹂处处呼。有时林外去,筇竹自相扶。

近现代:张涤华

一雨炎凉变,凄然忽似秋。中庭犹寂寂,远树已飕飕。

急电欲穿户,惊风乱入楼。终宵劳转侧,谁解为花愁。

近现代:张涤华

鸟梦先晨醒,窥檐抵死催。晴光初滉漾,美睡尚依徊。

凉月当门坠,遥山逐雾开。起来无一事,花下走千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