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耒

潘耒(1646~1708)清初学者。字次耕,一字稼堂、南村,晚号止止居士,藏书室名遂初堂、大雅堂,吴江(今属江苏苏州)人,潘柽章弟。师事徐枋、顾炎武,博通经史、历算、音学。清康熙十八年,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,参与纂修《明史》,主纂《食货志》,终以浮躁降职。其文颇多论学之作,也能诗。所著有《类音》、《遂初堂诗集》、《文集》、《别集》等。

人物生平

  顺治三年(1646),潘耒出生于江南吴江县(今属江苏苏州)的一家书香门第。六岁丧父,依兄潘柽章生活。潘柽章,字圣木,号力田,康熙二年(1663)因浙江南浔庄廷鑨明史案牵连,与吴炎同被凌迟于杭州弼教坊。其嫂沈氏流放就道,时耒年仅十七,徒步送之。沈氏流放至广宁(辽宁省北镇县),中途流产,服药自杀。耒曾有《恸哭七十韵》《阁谷歌》《度关曲》三首诗为其兄所遭庄史之祸而作。

  潘耒生而奇慧,读书十行并下,过目不忘,曾先后受业于长兄柽章、吴炎、王锡阐、徐枋、顾炎武等著名学者,博通经史、音韵、算数及宗乘之学。嗜好收藏砚台,并根据砚的形状、质地,分刻铭文,闲睱独自把玩,自得其乐,人称其有“石癖”。

  康熙十七年(1678)清政府诏举“博学鸿儒科”,潘耒为左谕德卢琦和刑部郎中谢重辉交章推荐。试后,潘耒名列二等第二名,以布衣身份被授为翰林院检讨,参与《明史》修纂,主纂《食货志》六卷。潘耒在京为官五年,其间,除参修《明史》外,又被康熙帝亲自简拔为日讲起居注官,出任会试考官,分校礼闱。他对于时政亦多有建白,后因精敏敢言,无稍逊避为忌者所中,以浮躁降职,后因母忧归,遂不复出。康熙三十四年(1695),在福建建阳将顾炎武《日知录》三十二卷本刻版行世,潘耒在《日知录》原序曰:“当代文人才子甚多,然语学问者,必敛衽推顾先生”,并谓此书“惟宋、元名儒能为之,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”。

  康熙四十二年(1703)春,康熙南巡,复耒原官,越三年,皇帝又南巡,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耒,耒曰:“止止止,吾初志也,吾分也。”并附一首《老马行》以谢,竟不复出。

  潘耒晚年崇信佛学,好山水,遍游天台、雁荡、武夷、黄山诸名山,为文记之,名篇有《游南雁荡记》、《火焰峰》、《天柱峰僧饷黄独》、《仙居诸山游记》等。

潘耒的诗文

清代:潘耒

万古标形胜,中江一柱尊。水分天作堑,地坼海为门。

钟磬来波面,蛟龙聚塔根。蕲王血战处,坠马有惊魂。

清代:潘耒

麦饭椒浆拜草间,相看应怪我苍颜。休疑陆弟曾如洛,为报梁童已出关。

将母归来无旧业,藏书到处有名山。《西征》赋就何人赏,焚向东风血泪斑。

清代:潘耒

峡江山对锁,不觉有江来。船向羊肠出,城临虎穴开。

烧畬穿岭急,水碓拨云回。客鬓先秋白,何烦一叶催。

清代:潘耒

蹀血生还万里天,土床树屋尚依然。笺余《易象》研朱细,踏遍云山著屐便。

久矣泥涂书亥字,凄其衰白感丁年。谁怜灵武麻鞋叟,老向空山拜杜鹃。

清代:潘耒

三尺蓬科几树梅,梅根碧血总成苔。春山雨露僧时到,画角昏黄鹤一来。

入梦有人迷北海,招魂无地哭西台。鸱夷未化钱塘水,莫怪潮声夜夜雷。

清代:潘耒

不辞触热上嵩巅,欲遣双眸尽八埏。翠岭千重包楚塞,黄河一线下秦川。

长安远隔浮云外,乡国微分匹练边。清啸一声鸾鹤应,随风飘去落何天?

清代:潘耒

青峰一曲抱愁云,中有先朝谏议坟。往日儿童识邹浩,到今野老哭刘蕡。

山头树屋称残卒,地下戎衣见故君。埋骨便为干净土,丰碑华表漫纷纭。

清代:潘耒

孤亭临望尽重溟,天水相摩不断青。日跃半洋皆紫电,潮来大地一浮萍。

鹏游世界原空阔,蜃吐楼台自杳冥。何必褰裳慕蓬岛,当知此地即珠庭。

清代:潘耒

旧传吴胥门,有桥甚雄壮。不知何当事,谄媚分宜相。

拆毁远送之,未悉其真妄。兹来经秀江,巍桥俨在望。

横铺八九筵,袤亘数十丈。石质尽坚珉,蹲狮屹相向。

皆言自苏来,运载以漕舫。严老自撰碑,亦颇言其状。

始知语不虚,世事多奇创。桥梁是何物,乃作权门饷。

鞭石与驱山,势力岂多让。充此何不为,穹天一手障。

为德于乡里,或云差可谅。不闻掠彼衣,而令此挟纩。

冰山一朝摧,籍没无留藏。独此岿然存,千秋截江涨。

颂詈两不磨,功罪亦相当。犹胜庸庸流,片善无足况。

吴山多佳石,胥江足良匠。有能更作桥,旧式犹可仿。

清代:潘耒

画松不难与松似,贵得寒空磊落意。一片梢云拂雪姿,巍峨迥与凡柯异。

梅君都官之后人,才华标格都绝尘。善画尤工作松树,寸管貌出千龙鳞。

孤根直干势奇矫,烟涛漠漠开清晓。直如白虹亘晴霄,怒如苍龙作鳞爪。

端如岩廊坐伟人,高如深林出遗老。一气淋漓入化工,千寻错落舒怀抱。

毕宏韦偃不可追,粉本岂是人工为。十年看松甫落笔,黄山万树为君师。

黄山之松信奇绝,太古以来无斩伐。十步蟠拿九步折,行空偃地无罅缺,支撑岩崖碍日月。

嗟我不得掉臂行游于其间,尘沙日夕彫壮颜。徒对慈仁两秃干,朝行婆娑暮忘还。

梅君何当访尔就茅屋。抱琴醉枕松根宿,看君作画题诗老亦足。